建构复杂系统管理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大学联盟第二届学术论坛在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成功举行

发布者:唐迪明发布时间:2025-09-23浏览次数:10

  

2025年9月12日至13日,建构复杂系统管理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大学联盟第二届学术论坛在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成功举行。本次学术论坛由建构复杂系统管理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大学联盟主办,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联合承办。


一、联盟理事会工作会议

2025年9月12日晚,建构复杂系统管理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大学联盟理事会工作会议在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政立院区举行,来自30余所联盟理事单位的理事代表出席了会议。

联盟秘书长俞红海教授介绍了联盟近一年来的主要工作情况,包括联盟官网、《文库》、《辑刊》等事宜的进展情况。联盟副理事长黄丽华教授介绍了联盟第二届学术论坛的筹办情况。联盟理事周晶教授介绍了南京大学盛昭瀚复杂系统管理发展基金的成立背景和奖励情况。会议还对联盟专题学术研讨会、联盟发展现状和未来设想等重要事宜开展了热烈讨论。

(图:联盟理事会合影)


二、会议开幕式

2025年9月13日上午,建构复杂系统管理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大学联盟第二届学术论坛在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国顺院区举行。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党委书记李尧鹏、《管理世界》杂志社编辑部主任闫妍、50余所联盟高校成员代表及其他特邀嘉宾出席大会。大会开幕式由复旦大学 黄丽华教授主持。

(图:黄丽华教授 主持大会)

 李尧鹏书记在致辞中表示,今年正值学校建校120周年,他代表复旦大学向与会代表、参会专家表示欢迎。李书记高度肯定了联盟学术论坛的重要意义,他指出,上半年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要推动自主创新与人才自主培养良性互动,促进哲学社会科学智能创新、理论创新,不断提升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及科技社会发展的能力。当前世界面临复杂变化,在此背景下,构建中国自主的多元或系统管理知识体系尤为重要,这需要各方长期持续交流、共同推进。此次会议围绕制造企业发展、国防现代化等实践进行深入总结,既是工作交流的新起点,也有望助力全国更好地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为国家强国建设贡献力量。最后,李书记表达了对活动顺利开展及与会人员身体健康的美好祝愿。  

(图: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党委书记李尧鹏 致辞)

 上海交通大学曾赛星教授在致辞中指出,过去一年,联盟组织了一系列学术活动,意义重大。曾教授表示非常高兴能与大家再次相聚,也感谢当下时代为联盟队伍提供了积极开放、创新的发展环境。新的一年,联盟期待继续通过组织研讨会分享各位青年学者的研究成果,努力将联盟机构打造成高水平平台,为未来科学发展、理论创新与实践贡献力量。

(图:曾赛星教授 致辞)

《管理世界》杂志社编辑部主任闫妍在致辞中祝贺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恢复建院40周年和《管理世界》杂志创刊40周年。她表示,近年来,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各领域专家学者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关于建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号召,努力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基于中国航天事业管理实践,钱学森先生提出的复杂系统理论及综合集成方法体系,作为中国学者基于成功实践提出的理论,至今仍指导着中国多类复杂系统的管理实践。2025年初,《管理世界》发布25个重大选题,其中包括 “复杂系统管理理论及应用”,希望能够通过学术期刊的平台汇聚学术界各位专家的智慧,也欢迎更多专家学者向《管理世界》投稿,共同推动复杂系统管理理论发展。

(图:《管理世界》杂志社编辑部主任闫妍 致辞)


三、南京大学盛昭瀚复杂系统管理发展基金“杰出贡献奖”颁奖

 开幕式后,由南京大学周晶教授宣读了南京大学盛昭瀚复杂系统管理发展基金“杰出贡献奖”的获奖人。

(图:周晶教授 宣读获奖名单 )

 由南京大学盛昭瀚教授代表南京大学盛昭瀚复杂系统管理发展基金向获奖人进行了颁奖。获奖人依次为国防科技大学谭跃进、上海交通大学曾赛星、中国科学院大学曾大军、浙江大学童昱 、西安交通大学房超(依年龄排序)。

(图:盛昭瀚教授与谭跃进教授 合影)

(图:盛昭瀚教授与曾赛星教授 合影)

(图:盛昭瀚教授与曾大军研究员 合影)

(图:盛昭瀚教授与童昱教授 合影)

(图:盛昭瀚教授与房超教授 合影)

(图:盛昭瀚教授与5位“杰出贡献奖”获奖人 合影)

(图:开幕式暨学术论坛合影)


四、大会主旨报告

 颁奖仪式后,论坛主旨报告在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国顺院区继续举行。本次会议聚焦人工智能、大型工程开发、数字化转型等前沿领域,探讨了复杂系统管理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应用。来自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的专家学者分享了在复杂系统管理领域的探索与思考。大会主旨报告分别由同济大学乐云教授、天津大学杜慧滨教授主持。

(图:乐云教授 主持大会)

(图:杜慧滨教授 主持大会)

 论坛上,中国科学院大学曾大军研究员作题为《我国自主开发的“磐石”大模型》的学术演讲,曾大军研究员介绍了磐石大模型的研发背景和目标,旨在构建科学基础大模型。他指出,当前,人工智能与科学研究的深度融合正成为关键发展方向,各国高度重视并积极布局。我国也推出专项计划推动AI在科研中的应用,但在跨学科整合、研究模式创新等方面仍面临挑战。为构建国家科研优势,需系统融合AI与科学思维,发展覆盖多学科的基础大模型和科学计算平台,打通数据、工具与实验环节,促进“干湿结合”和跨尺度协同。尽管国际竞争激烈,随着AI与各领域进一步结合,有望涌现出如磐石大模型这样更多高效、开放的科研新范式与成果。

(图:曾大军研究员 作学术报告)

 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刚工程师作了题为《中国大型邮轮复杂工程开发制造》的学术演讲,介绍了国产首艘大型邮轮爱达摩多号的开发历程,填补了中国在大型邮轮领域的空白。陈总指出,AI技术正赋能中国邮轮制造与产业链升级,工信部持续扶持重大装备领域,推动本土邮轮经济与产业集群发展。当前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造船国,首艘国产大型邮轮成功交付,第二艘也已启动建造,中外技术差距逐步缩小,但产业链关键环节仍依赖欧洲,在高端设备、精细制造及复杂工程管理方面尚存挑战。未来中国需突破高端装备依赖,构建自主邮轮设计平台和全流程产业链,以实现造船强国目标。

(图:陈刚总经理 作学术报告)

 国防科技大学谭跃进教授作了题为《数智时代钱学森“大成智慧”系统工程的传承与发展》的学术演讲。在当前企业信息化与系统工程实践中,中国装备制造业正通过深度融合数字化技术、人工智能和复杂系统管理方法,显著提升其在项目管理、组织协同和产品全生命周期中的能力。企业已实现多层次计划协同和精细化管理,并在国际合作中吸收先进经验,推动高技术装备的自主研发与产业链升级。钱学森提出的综合集成方法论及体系工程思想为复杂系统研发提供了理论支撑,促使多学科交叉、定性定量结合、模型驱动的系统设计得以广泛应用。未来,进一步融合AI、大数据与体系工程,实现系统自适应、快速迭代与智能化决策,将是推动中国制造业高端化、绿色化和国际化发展的核心路径。

(图:谭跃进教授 作学术报告)

 华为2012实验室战略研究院高级研究专家徐彬在论坛上作了题为《华为系统工程实践及其对未来的思考》的学术演讲。徐彬专家分享了华为在系统工程领域的理论思想研究与实践复盘。他介绍了华为的业务布局,包括连接和计算两个核心产业,以及华为手机终端、数字能源、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等创新业务。徐彬专家还谈到了华为在复杂性管理方面的探索,包括结构复杂性、动态复杂性和社会政治复杂性等方面。他强调,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发展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华为需要面对并适应这些变化。介绍了华为在系统工程领域的探索,强调复杂性管理对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性。华为通过系统工程方法解决了芯片研发和工具软件国产化等复杂问题。未来将继续探索复杂性管理的三个方向:利用复杂性、驾驭复杂性和嫁接复杂性。

(图:徐彬高级研究专家 作学术报告)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黄丽华教授作了题为《培育数据市场的路径分析—基于复杂系统管理视角》的学术演讲。黄教授指出,当前数据要素市场的建设面临多重挑战,包括数据确权难、市场机制不完善、流通技术不足以及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尚未健全等制度性与技术性障碍。由于数据具有多维属性且市场高度不确定,其设计需被视为一个复杂的社会技术系统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需从复杂系统管理视角出发,结合创新思维和多尺度分析方法,推动数据分类分级、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等机制创新,并构建兼顾数据价值链各环节权利配置的中国特色自主知识体系,最终实现数据要素市场化流通和数字红利的全民共享。

(图:黄丽华教授 作学术报告)


五、联盟单位成员扩大会议

2025年9月13日中午,建构复杂系统管理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大学联盟成员扩大会议在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举行,来自10余所高校的代表参加会议,会议由南京大学盛昭瀚教授主持。会议阐述了联盟成立背景和宗旨以及联盟成员的责任和未来工作重点。

(图:盛昭瀚教授 主持会议)

(图:联盟单位成员扩大会议现场)


六、分会场报告

2025年9月13日下午,12个平行论坛在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国顺院区举行,共50余位学者代表和30余位博士生代表进行学术汇报。

平行论坛1数据要素与数据流通,由复旦大学管理学院黄丽华教授和张成洪教授联合主持,讨论了数据要素市场的发展及其面临的挑战。聚焦数据要素市场价值挖掘与流通机制,与会者围绕数据市场化中的认知不对称、信任缺失及价值评估等核心挑战展开探讨,多位学者从技术、治理、合约设计等维度分享前沿成果与实践案例。  

(图:平行论坛1 现场)

 平行论坛2复杂系统管理自主知识体系,由同济大学乐云教授和李永奎教授联合主持。论坛围绕复杂系统工程在人工智能、重大工程治理、城市灾害韧性等跨领域应用展开深入探讨,多位学者分享了军民融合、洪涝灾害应对等前沿领域的研究框架与方法论。 研讨会上,专家学者,还分别从知识系统工程、复杂系统创新范式、荒漠变绿洲资源动员机制、“一带一路”全项目治理等维度,分享了复杂系统管理相关研究成果与实践思路。

(图:平行论坛2 现场)

 平行论坛3供应链韧性,由复旦大学吴肖乐教授和华南理工大学牛保庄教授联合主持。论坛围绕供应链系统风险、成本规律、效率提升及韧性构建等展开,探讨了大数据驱动建模、大语言模型应用等智能决策方式与全球供应链网络分析。参会者在研讨会上从理论到实践,深入交流供应链安全、技术限制、中国企业出海及公益网络设计等关键议题,明确未来研究方向,并强调供应链在应对不确定性与实现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

(图:平行论坛3 现场)

 平行论坛4智能交通,由同济大学张小宁教授和常州大学佟金萍教授联合主持。论坛聚焦于城市交通拥堵解决方案、应急物资调度路径优化及轨道交通自动驾驶系统等前沿课题。多位学者分享了在交通政策建模、网络特征量化和智能调度算法等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图:平行论坛4 现场)

 平行论坛5复杂工程管理,由哈尔滨工业大学麦强教授和长安大学邹小伟教授联合主持。论坛聚焦于重大工程项目中的复杂系统管理、跨组织协作及智能化技术应用等前沿议题。多位学者分享了在航空运营、煤矿安全、仓储物流等领域的实证研究和理论探索。

(图:平行论坛5 合影)

平行论坛6复杂系统建模,由中央财经大学李玉龙教授和山东师范大学刘志远副教授联合主持。论坛聚焦于因果推断在迁移学习中的应用及多维度推荐系统的设计优化。多位学者分享了在动态定价、人口迁移模型及传染病信息传播等跨领域的研究成果。

(图:平行论坛6 现场)

 平行论坛7数智服务运营管理,由上海交通大学曾赛星教授和天津大学冯海洋教授联合主持。论坛围绕智能客服、语言拟人化、数据线索、人机混合型客服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参会者还讨论了无人机在灾后应急物资配送中的优化方案以及共享经济平台中的筛选机制设计。

(图:平行论坛7 现场)

平行论坛8数智化转型与数智技术协同创新,由西安交通大学房超教授和上海财经大学郑大庆教授联合主持。论坛聚焦企业项目管理平台系统的构建、数字乡村建设以及人工智能在灾害管理中的应用等前沿议题。多位学者分享了基于华为案例、乡村治理实践和应急管理场景的研究成果,探讨了数字化技术在复杂系统中的创新应用。

(图:平行论坛8 现场)

平行论坛9复杂工程管理-博士生论坛,由南京邮电大学黄卫东教授和南京审计大学陈永泰教授联合主持。论坛涵盖了城市韧性交通系统、电力系统储能技术、煤电转型路径、腐败治理、重大工程管理及跨国基础设施合作等多个前沿议题。参会者通过案例分析和理论框架探讨了各领域的关键挑战与创新解决方案。

(图:平行论坛9 现场)

平行论坛10复杂系统建模-博士生论坛,由北京交通大学贾斌教授和山东师范大学马英红教授联合主持。论坛聚焦锂工业化学实验产品价格与公司股价的因果关系、产业链风险传播机制及资源安全策略等议题。多位学者分享了跨学科研究方法,包括网络建模、动态调度算法及多模态数据分析在产业链优化中的应用。

(图:平行论坛10 现场)

平行论坛11数据要素与数据流通-博士生论坛,由重庆大学王歌副教授和复旦大学石岩松青年副研究员联合主持。论坛关于数据要素开发与合规管理为主,进行学术研讨。会议聚焦公共数据分级开发模式、企业间数据流通技术方案(如联邦学习)以及数据合规审查中的大模型应用等前沿议题。多位学者及从业者从技术、制度、实践等多维度探讨了数据要素市场化面临的挑战与创新路径。

(图:平行论坛11 合影)

平行论坛12数智化转型与数智技术协同创新-博士生论坛,由宁波诺丁汉大学张悦悦助理教授和上海交通大学陈宏权副研究员联合主持。论坛围绕数字技术演化规律、AI生成内容对用户行为的影响、政府智能服务优化等主题展开跨学科探讨。参会者们从技术创新、产业转型、社会治理等角度分享了前沿研究成果与实践案例。

(图:平行论坛12 现场)


七、颁奖与闭幕式

 平行分论坛结束后,复旦大学黄丽华教授和南京大学周晶教授,为获得优秀论文以及优秀报告奖的8位获奖人,颁发了证书。闭幕式上,南京大学盛昭瀚教授对本次大会进行了总结,同时宣布联盟第三届学术论坛将由苏州大学承办,苏州大学商学院院长冯博教授上台发言。最后,南京大学盛昭瀚教授对联盟的未来发展提出期望和要求,大会圆满落幕。

(图:颁发优秀论文奖证书合影)

(图:颁发优秀报告证书合影)

(图:盛昭瀚教授 致辞)

(图:冯博教授 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