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4日,biwn必赢管理科学与工程学术微研讨会在协鑫楼顺利举行。本次会议以“管理科学与工程前沿研究”为主题,设置青年学者论坛与特邀嘉宾论坛两大环节,为师生带来一场高质量的学术交流盛宴。
上午的青年学者论坛中,biwn必赢工业工程与运营管理系的陈虹桥副教授、江哲愚副研究员、朱骁涵副研究员与占杨准聘助理教授分别就各自近期研究成果作专题报告,内容涵盖双边市场、机制设计、网络博弈等多个前沿方向。南京大学沈厚才教授与香港科技大学黎擎教授作为特邀嘉宾进行深度点评,现场互动热烈,思维碰撞不断。
下午的特邀嘉宾论坛中,香港科技大学黎擎教授与南京大学商学院宋培建教授分别带来高水平学术报告,聚焦管理科学领域的最新发展与关键挑战,以丰富的案例与前瞻的视角,激发了在场师生对学科前沿的深入思考。
本次微研讨会不仅为青年学者提供了展示研究成果的平台,也通过跨校际、跨层次的学术对话,有效促进了学者之间的深度交流与合作,进一步营造了开放共进的学术氛围,对推动管理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创新研究与青年人才培养具有积极意义。
陈虹桥副教授作了题为“Farsighted Stability in Service Platforms Competition”的报告,研究两个通过服务定价和工资水平竞争的平台。与关注单步偏离即时收益变化的短视稳定性(即纳什均衡)不同,我们假设竞争平台具有远见性。远见性平台能够预判竞争对手的反应,考量初始偏离引发的连锁反应及行为的长期后果。采用冯·诺依曼-摩根斯坦远见稳定集(vNM FSS)概念。证明了平台竞争的所有vNM FSS均为单点集,并揭示帕累托有效性是构成单点vNM FSS的充要条件。由此,通过识别帕累托有效策略定位所有vNM FSS。研究发现远见性平台可实现市场共存并均获得正利润,且能完全提取顾客与工人的全部剩余;而短视平台则可能导致零利润均衡,使工人或顾客保留正剩余。
江哲愚副研究员作了题为“Selling to a Cash-Constrained Nanostore: Supplier's Delivery Timing and Trade Credit”的学术报告,该报告简单介绍了小型零售商供应链组成并将这一类供应链中的管理问题与传统供应链管理理论做了对比研究,阐述了相关研究的重要价值。接着针对供应链存在的融资难题,着重介绍了基于现金交付的供应链物流配送和库存管理的模型,并利用优化理论,提出最优库存策略并优化了针对小型零售商的物流配送决策。然后探讨了在数字经济下,新型贸易信贷商业模式对现有库存管理和物流管理实践带来的决策变化和新的挑战。通过理论研究,讨论了新型数字借贷方式在小型零售商供应链管理中的潜在风险和收益,阐述了相关研究对管理实践的理论意义。
朱骁涵副研究员作题为“On Deriving the Optimal contract in a Queue-ing System with customer Abandonment”的汇报,聚焦于一个容量有限的排队系统中委托方与代理方之间的最优合约设计问题。委托方通过动态定价控制顾客到达率,而代理方则通过其私有观测的努力水平影响服务速率。委托方的收益来源于顾客到达以及向代理方收取的加盟费。与之相对,代理方获得激励性报酬,但需支付加盟费并承担努力成本。研究发现集中式系统的最优控制策略与分散式系统一致。分析表明,集中式系统中的价值函数随队列长度增加而递减。研究进一步论证了即使委托方无法直接观测代理方的真实努力水平,依然可以建立最优合约。
占杨助理教授作了题为“Correlated Pairwise Stability in Network Formation Games”的报告,系统介绍了一种网络形成博弈领域的全新均衡概念——相关两两稳定性。该概念将相关均衡思想引入网络形成博弈,是对经典“两两稳定性”概念的拓展与放松。报告深入阐述了相关两两稳定性的理论性质,包括存在性及其在特定目标函数下相较于传统均衡的优越性,并结合与网络形成领域中经典相关均衡定义的对比分析,进一步凸显了其良好的经济学内涵。在计算方法上,报告指出相关两两稳定均衡的求解问题可转化为混合整数规划问题,借助现代优化算法具备高效求解潜力,为突破该领域均衡计算瓶颈提供了新路径。
黎擎教授作了题为“The Optimal Selection of a Subset and the Roles of Testing”的报告,研究了一类应用于企业招聘、大学招生、信贷审批、医疗分诊等高容量决策场景的最优策略,有效平衡了低成本的初步筛选与高成本的附加测试。在该策略下,企业将根据申请者的初筛评分设定两个阈值:高分者直接录用,低分者直接拒绝,中间分数者进入附加测试环节。研究进一步指出,随着附加测试蕴含信息量的提升,直接录用和拒绝的区间会收窄,更多申请人将进入测试环节。研究还对比了其与“仅凭初筛录用”和“全员测试”两种常见策略的优劣,这两种策略的计算较为简便,其结果构成了最优策略表现的有效边界估计,为最优策略的近似求解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宋培建教授作题为“AI赋能企业管理决策:以采购和定价为例”的报告,介绍了两项AI技术在实际企业落地应用的项目,分享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宋教授研究团队与一家科创板环保企业合作,开发出一套智能供应商推荐系统。该系统基于历史数据训练算法,为采购决策提供支持。实验发现,当系统仅由采购经理使用时,能有效降低采购成本,原因是采购员在意识到被监督后更积极寻源、引入更多供应商竞争。然而若采购员也直接使用系统,反而会因过度依赖AI建议而削弱其主动性,导致降本效果减弱。这一发现揭示了AI在层级化管理中既能监控风险,也需谨慎设计人机协作模式。另一项研究聚焦酒店行业痛点,利用大模型技术开发动态调价系统。该系统通过抓取本地活动信息、竞争对手价格等多源数据,结合传统收益管理模型,为酒店提供实时定价建议。团队采用多模型交叉验证方法以减少“AI幻觉”,目前已在一家酒店投入试运行,初期数据显示其在提升收益方面具有潜力。研究人员表示,该轻量级解决方案未来有望服务于全国大量中小酒店,具备商业化前景。此外,宋教授指出,生成式AI正深刻改变企业与用户的交互方式,未来商业模式可能从“平台搜索”转向“智能体对话”。他强调,管理学者应积极从企业实践中发现科学问题,实现科研、教学与社会服务的良性循环,真正“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沈厚才教授赠送黎擎教授南大校庆纪念邮册
部分参会嘉宾合影留念
撰稿人:陶君豪
审校:李娟